技术频道

娓娓工业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传动网 > 技术频道 > 技术百科 > 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如何?

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状况如何?

时间:2023-04-10 15:05:51来源:21ic电子网

导语:?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已经全面普及,如今在街上随处可见挂着绿牌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车具有污染小更环保、噪音小更舒适、节能、电价比油价更低等优势;但新能源汽车也有明显的缺点,比如续航里程短,容易造成续航焦虑;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难且充电慢;同时在低温高温等情况下,电池的续航能力受影响较大等缺点。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无线充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 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伴随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无线充电技术更加成熟,应用行业和场景更加丰富,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汽车等产品上都能关于无线充电的身影。无线充电技术相比有线充电受风雨天气影响小,能让电动车充电具备更加智能高效、自由便捷、方便安全的优势。传统充电器最大的不足就在于繁杂杂乱的充电线通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可能经常面临电线老化着火等安全隐患,许多人内心更多的其实是想摆脱充电线的束缚。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接受电动汽车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被许多汽车厂家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而且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研发。不过,由于充电问题的现实阻碍,一直以来还没有得到充分推广。我们知道电动车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电池和充电桩,由于技术瓶颈,短时间内它们只能使用锂电池,所以无线感应充电桩变成了另一个研发重点。与有线充电桩相比,无线充电有多种优势,能够顺应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还存在着不足,比如传输距离最少不能低于20cm,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传输的距离在15cm之内等。所以对于传输距离又进行了深度的研究,提出通过脉宽调变控制来使得电动汽车传输距离控制在12~20cm、甚至有研究人员通过线圈直接增加的方式,实现了无线充电技术的传输距离20cm的目标。

  无线充电的优势也就因此显现出来,无线充电器在安全性、灵活性和通用性方面都有更好的体验。非接触式,一对多充电,大大地减少了因为频繁插拔数据线而导致的接触不良所引发的安全隐患。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电动车的电池容量问题将全面解决,电动车整体电池空间变小,电动车在配置上将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电动摩托车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更多好看的车型,更多的全新配置能在车上充分表现。

  当前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比较迅速,电动汽车维持运动的电能来自动力电池,电动汽车自身的能耗大,电能消耗的也相对较快。但是当前动力电池容量是比较有限的,对于中长距离的行驶优势不大,这就需要在动力电池的电能快要耗尽时,进行及时的充电才能继续行驶。当前常用的充电桩是把电网交流电进行逆变处理,从而传输到动力电池中,变流器直接引入会对电网形成相应冲击,也会对电网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充电速度也较慢,这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下,能够通过不同的无线充电技术,在不通过电缆的情况下来完成汽车充电。可以在任何装有无线充电装置的地方实现汽车充电,也能在电动汽车行驶的过程当中充电,这就有助于提高汽车续航里程和利用效率。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能避免拆卸及安装动力电池对汽车造成的伤害,也避免了充电时人为接触所造成的危险事件。

标签: 新能源汽车

点赞

分享到:

上一篇:高温露点仪的应用场合

下一篇:直角坐标机器人与关节机器人...

中国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网站简介|会员服务|联系方式|帮助信息|版权信息|网站地图|友情链接|法律支持|意见反馈|sitemap

中国传动网-工业自动化与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的全媒体“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网站客服服务咨询采购咨询媒体合作

Chuandong.com Copyright ?2005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 14004826号 | 营业执照证书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46号